Banner 1
12
2025/11/27
恭賀 黃慶成教授 榮獲國際發明大獎-2025年美國達文西全球創新技術獎 (2025 American DANENCI Innovation Technology Awards)
恭賀 黃慶成教授 榮獲國際發明大獎-2025年美國達文西全球創新技術獎 (2025 American DANENCI Innovation Technology Awards)
 
在半導體製程挑戰物理極限的今日,一項師法自然的革命性材料技術橫空出世。由黃慶成教授開發的「仿生 PVA 智慧引流氣流發泡材料」,憑藉其獨特的「鳥類骨骼」與「鯊魚皮」雙重仿生結構,成功為 10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潔淨難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,2025年11月20日由南猶他州立大學國際事務處處長Kaili Brown代表頒獎。
 


 
師法自然:從鳥類與鯊魚身上找到微縮製程的解答
隨著半導體製程進入 10 奈米甚至 2 奈米世代,晶圓表面的微小缺陷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良率損失 。傳統的 PVA 刷具在化學機械平坦化後清洗(Post-CMP cleaning)製程中,常因流體交換效率不足,導致奈米微粒重新沾附或刮傷晶圓 。
黃慶成教授回歸自然界尋找靈感,開發出獨創的氣流發泡製程技術,在材料中實現了兩大生物機制的完美融合:
  1. 鳥類骨骼仿生(內部結構): 模仿鳥類「氣腔骨(Pneumatic bones)」的 3D 微通道網絡 。這種結構在刷具受壓時如同無數個「微型幫浦」,能產生高動態流體交換(High dynamic fluid exchange),主動吸入新鮮潔淨液並強力排出髒污廢液 。
  2. 鯊魚皮仿生(表面結構): 模仿鯊魚皮「盾鱗(Riblets)」的微流道設計 。這在接觸面創造了單向流動場,主動將污染物導離關鍵區域,物理性地防止顆粒重新沉積 。
  3. 此外,該材料還具備智慧 Zeta 電位控制功能,能隨環境 pH 值自主調節表面電荷,利用靜電排斥力進一步確保晶圓的極致潔淨 。
綠色製造:科技與環境的共生
在 ESG 永續浪潮下,本技術也展現了卓越的環保效益。得益於其高效的流體交換設計,在半導體清洗製程中將可大幅減少去離子水與化學藥劑的消耗 。這種「以少做多」的特性,不僅降低了製造成本,更實踐了綠色製造的承諾。
 
本項技術具體技術細節將收錄在國際半導體專書Advances in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Devices, Perspective chapter: A  Synergistic Strategy for Sub-10 nm IC Manufacturing: From Post-CMP Cleaning with Biomimetic PVA Smart Brushes to  Post-EUV Encapsulation with Advanced Polyimide (INTECHOPEN LIMITED出版)(London, UK)(2025)
Go Back
Mobile Menu